【代表聚焦】建设美丽山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省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建设美丽山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完善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方向明确、任务具体、重点突出,代表们深感鼓舞、倍增干劲。他们纷纷表示,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严格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山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县,是河曲县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我省沿黄19县(市)之一,河曲县严格按照省委部署,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以来,该县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紧盯工业企业整治、生态环境修复、道路扬尘防治以及干支流环境治理等关键环节,一体化推进治企、治路、治岸、治河、扩绿、治村同步进行,全方位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河曲县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我们编制了《河曲县黄河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土地要素优化与高质量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省人大代表,河曲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晓兰表示,全县还将扎实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绿色矿山升级等多项工作。将以“特”“优”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红葱产业。大力发展沿黄旅游,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发展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三北”工程和黄河“几字弯”攻坚,营造林260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近年来,平陆县认真落实林长制,推进“绿满平陆”建设。2024年,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森林植被恢复造林1600亩、森林经营试点抚育2000亩、美丽乡村提档升级项目14个、通道绿化58.86公里、开展义务植树180余次、栽植苗木138万余株……曾经沟壑万千、水土流失严重的平陆县,如今生态底色更加浓郁,向绿而行更加深入,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我们将在生态治理和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上重点发力。”省人大代表,平陆县委副书记、县长翟纪亭表示,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边界,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自然生态安全根基,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样板,为美丽山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黄河干流流经县综合治理工程完工率达到85%以上。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灵石县地处汾河中游段,是全省27个汾河干流县之一,境内汾河干流绵延57.5公里。为守护汾河生态环境,该县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为牵引,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综合治理。
省人大代表、灵石县翠峰镇党委书记韩瑞生介绍,灵石县主要以“三个坚持”为抓手,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一是坚持精准治污,始终保持“高”的标准。全县紧盯农村污水末端收集和人口聚集区污水收集覆盖率提升“两大难点”,2024年投资1.5亿元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城区8.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大幅提升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在农村大力推广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县域汾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全县汾河沿线共有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和19个行政村污水收集池,汾河径流生活污水被收集治理或转运,实现了生活污水应收尽收;二是坚持精心护河,持续擦亮“绿”的底色。全县积极响应“一泓清水入黄河”号召,实施了总投资3亿元的汾河干流灵石段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和河流水质。同时持续开展沿河环境综合整治,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Ⅳ类标准,全力守牢水污染防治第一道防线;三是坚持精细用水,不断做强“水”的文章。作为全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灵石县在全国首开再生水水权市场化交易先河,解决了720万立方米焦化项目的用水缺口,让全县1/3的工业用水用上了再生水。同时启动再生水收集输送管网建设工程,再生水直达企业用水一线,成为灵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灵石模式”。
韩瑞生表示,下一步灵石县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将“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山西贡献力量。
加强汾河水系治理管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家级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五湖”、岩溶大泉、湿地生态修复治理。
汾河水库地处太原市娄烦县境内,2003年引黄入晋工程正式建成并向省城太原供水后,汾河水库从水利枢纽转变为我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担负着太原、晋中、临汾、运城4市18个县(市、区)600多万人生产生活和防洪灌溉的用水保障任务。近年来,娄烦县相继实施并投入运行了汾河干流水系水质改善工程、岚河段水质改善工程、涧河人工湿地水质改善工程和河水库库周塌岸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每年运行费用投入2948万元,有力保障了汾河水库入库水质常年稳定达标、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
省人大代表、娄烦县静游镇西六度村党支部书记李慧峰的家就在汾河边上,汾河这些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位于汾河水库省级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各项水质改善工程公益性任务重,经营性收入少,影响工程良性运行。未来守护好这一库碧水,投入是关键、监管是保障。”他建议:将娄烦县汾河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运维费全面纳入省级财政预算核心范畴,明确其作为省市县保水共同事权的关键地位,在制定预算分配方案时,充分考量工程运维的复杂性、动态性与长期性,精准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比例,保证更多资金投入到与水源地维护相关的小型生态设施建设或环保行动中。同时,紧密追踪物价波动趋势、工程设施老化进程、环保技术革新及环保标准的动态提升态势,构建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运维费用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每一笔运维资金都专款专用、安全高效。(裴云锋 郑娜 郭正 卢文艳)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