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096号 提案的答复
郝振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减轻我市中小学生压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减轻中小学生压力。
一、加强作业源头管理
各学校以加强作业管理为抓手,严控总量,科学合理设计作业,以学校为单位、年级为单元统筹作业布置。建立中小学学科作业班级统筹公开和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加强作业设计教研和指导,提高作业设计水平,鼓励学校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尽量在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有效缩减学生在家的作业时间,减轻学生作业压力。
二、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
根据《汾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非寄宿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全面开始推广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在有效解决中小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送难等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等社团活动,有效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根据国家、省、地及我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不断完善“一校一案”,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管理措施,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监督检查。
三、健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今年市局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制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或计划,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并在春季开学工作督察中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
各学校要发挥心理、思政等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现五中、四中等学校已开发了心理健康校本课)。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根据学生心理规律进行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缓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主动采取举措,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注重关心帮助学习遭遇困难、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
四、发挥体育美育劳育作用
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体育“月主题活动”项目,开展太极拳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方面要求做到“班班有合唱”“人人会乐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近年来,各校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后我们将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做好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坚持“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确保“减负”不减“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关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