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35号 提案的答复
张凌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智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气象事业的关注。近年来,我局围绕汾阳气象高质量发展,在提升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和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织密气象监测网,强化精密监测基础支撑作用。2023年以来,升级4个单雨站为多要素站,新增6个常规气象站,新建5套负氧离子监测站。我局现有1 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骨干站,1个自动土壤水分站,26个常规气象站,已形成覆盖面广、自动化程度较高,观测要素较为齐全的气象现代化监测体系。二是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2023年汾阳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汾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与汾阳市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联合发文《关于完善汛期自然灾害防御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推进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 “叫应”机制和流程,全面落实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凝聚各成员单位防灾救灾合力,提升灾害性天气应对防范能力,共同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全力保障汾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将网 格员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让气象预警直通“最后一公里”。三是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为筑牢基层防灾减灾人民防 线,我局以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技活动周和防灾减灾日等主 题气象科普活动,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气象科普活动为抓 手,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校园气象站等为依托,持续推进 气象防灾减灾避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 进家庭,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提升。2023年以来,组建了以一线业务科技人员为主的气象科普宣传队伍,在东关小学开设每周一次的气象科学教育和实践课程;2024年成功举办了汾阳市首届气象科普演讲比赛,与北门小学、东关小学联合开展了气象设备及小学生气象科普制作展览活动。
针对您的建议,我们也作了实际调研,下一步将从以下 几方面做好构建“智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工作:一是围绕 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构建“政府主 导、部门联动、科技赋能、气象先行”的智慧气象防灾减灾 体系,推进“智慧气象”平台建设;二是强化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拓展科普宣传渠道,通过申请汾阳气象抖音账号,制作科普宣传小视频,“气象+”赋能石盘山旅 游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从而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三是谋划建设气象科技小院,围绕 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旅游气象服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打通科技成果和服务产品到达基层一线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汾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