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我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711.07万人,占比20.43%,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养老,一个绕不开的社会话题,关乎人民群众福祉。如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事关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探索医养结合服务路径,鼓励支持各地各机构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不断推进养老和医疗深度融合。通过政策体系指引、试点示范牵引等途径,如今,我省已形成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中发展养老服务、医疗机构开展延伸服务以及提供社区居家医养服务等多种养老模式,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养老就医在同一栋楼里实现,融合互补更便捷,为幸福养老“加速”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

  初秋时节,紧邻虎峪河、背靠万亩生态园“天然氧吧”的太原市万柏林区天瑞康养老院里,空气清新怡人,绿植生机盎然,地面干净整洁。走廊里响亮的京剧声不绝于耳,房间中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现在饭有人变着花样儿做,衣服有人给洗得干干净净,闷了有人陪你聊天下棋,这日子还不幸福?”接近晌午,护工把饭菜送进马嫦娥房间,递到手上。马嫦娥邀请记者坐下来尝尝,说起入住养老院后生活的变化,她眼角挂满笑意。

  天瑞康养老院是万柏林区唯一一所集养老、医疗、护理、保健、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医养结合专业化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不仅为老人提供传统生活护理,还开展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及危重症急救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

  88岁的程瑞金老人几年前患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年都会犯几次。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跳每分钟60-100次,她发病时心跳如“飙车”,瞬间达到每分钟240次,心慌、呼吸困难、气促令她很不舒服。每次都得打急救电话救治,一家人都跟着胆战心惊。

  “住进养老院后,有次也是突然发病,我住4层,医院就在5层,医护人员从楼上跑到楼下,没几分钟就给我用上药并进行心电监护。”程瑞金说。4年前,她和老伴一起住进养老院安享晚年,两人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错。“这儿满足了我的需求,自己不害怕了,孩子也放心。”

  “70%的疾病可在院内解决,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医养结合。”院长贾效敏介绍,天瑞康养老院和康复医院在一栋楼上,以创建一级医养结合机构为动力,以服务老人为重点,致力建成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适宜化的医养结合机构。“今年打算继续带能自理的老人到海南过冬,搭建老年人自助服务平台,提供多层次、多渠道服务,让入住老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太原市通过政府推动、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形成了综合医院老年康养、精神专科医院办养老、养老机构办医疗、医养联合体协作、居家医养结合等五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有特色有温度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太原市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典型经验被国家卫健委发文推广。

  2020年以来,太原市以医养结合、安宁疗护标准制定和太原市医养结合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连续两年在标准制定上取得重大进展。梳理标准规范上,在全省率先出台《太原市医养结合标准体系》;制定地方标准上,出台《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等4项标准,填补了山西省、太原市的标准空白,其中两项规范属全国首次编制发布,吸引营口、株洲、东莞等城市前来考察。

  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太原市充分发挥国家级试点城市优势,全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走深走实,为统筹实施“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助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院开设护理院,特殊群体看病就医有底气,为幸福养老“加码”

  院落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优雅;房间里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温馨舒适。若不是床头装有呼叫器、吸引器等设施,很难将这里与护理院联系起来。

  走进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护理院,老人们在院里或散步、或进行简单的伸手踢腿等活动。阳光照映在老人们脸上,幸福而美好。茶余饭后,几人在活动大厅边看电视边拉家常,日子过得悠然惬意。

  2016年6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利用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当时长治县的安馨养老中心合作创建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护理院,率先在全市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来,咱们一起做五指操,活动活动。”8月31日,医疗专护区507房间里,96岁的李爷爷配合着照护人员口令,双手重复握拳伸开动作。听到护士夸奖他做得好,脸上露出微笑。

  看着面色红润的李爷爷,很难想象他不久前生了一场大病。那一天他突然发烧,照护人员片刻不离,守在床边,但吃药和输液后仍高烧不退。眼看情况不容乐观,护理院护士长方芳拨通老人远在国外女儿的电话,简短沟通后,决定将老人转到长治二院重症室治疗。救护、转院、住院、检查、治疗“一站式”服务,全程无缝衔接,因抢救及时,李爷爷很快脱离危险。

  “带我回家。”当方芳来看望李爷爷时,他反复念叨。护理院早已成为他心中的家,出院后转回护理院医疗专护区进行延续治疗和康复。“看着他一天天好起来,再苦再累,大家都觉得值得。”照护人员一有空就来看望,逗他开心。

  护理院分为生活照护区、医疗专护区两大区域,设置康复疗养区、娱乐活动区、营养膳食区等多个配套功能区;服务定位于医疗需求旺盛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尤其是出院后有延续服务需求的群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防期保健、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期安宁疗护”的一体化医养结合服务。

  “人老了,最怕生病。护理院和医院之间的无障碍循环转诊模式为老人就医保驾护航。”长治二院医养结合康复医院主任王补青介绍,护理院推行“369”照护模式,即没有异味、孤独、压疮3大承诺,心疗、食疗、医疗等6种疗法,医师、照护师、康复训练师等9师团队,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全程托护”一站式服务。截至2022年底,护理院共收住老人610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535人,占比达88%。

  作为山西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已形成医、养、康、护、娱等全面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让入院老人感受到居家的温馨,让看病的地方能养老,养老的地方能看病。

  养老不离家,多元、暖心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为幸福养老“加温”

  “没见过这么好的医生护士,除了上门看病,还帮忙做家务!”5月10日,临猗县嵋阳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医师焦艳红和公卫医师荆斌来到签约服务家庭樊三女家上门服务。樊三女先天性小儿麻痹,患冠心病数十年,工作人员为她量体温、测血压血糖、做心电图等日常检查后,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为她通经活络,防止病情加重,还帮她清洁个人卫生、打扫房间,这一切让樊三女感动不已。

  “我们建立院内医养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打造机构医养与上门医养相结合共同发展的服务模式。”临猗县嵋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英介绍,为掌握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卫生院建立健康评估和上门服务机制,组建12个老年健康评估医护团队,对全镇347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上门健康评估。结合评估结果,与246位失能老人家庭签订护理服务协议书,提供上门检查、中医理疗、用药指导、护理服务等个性化定制服务,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新模式。

  洗澡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小事,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居家失能老人来说可不简单。“爷爷,身上痒不痒,我们今天来帮您洗澡。”“来,咱们先量个血压好不好?”6月12日,83岁的张爷爷在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小分队刘丽红助浴团队帮助下,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理发、刮脸、剪指甲后,还为其进行尿管替换及口腔护理等,老人顿时神清气爽。

  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医院、敬老院“两院一体”优势,提供“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并积极向社区发展,开展日间照料、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2023年入住老人89人,失能半失能62人,入住率逐年上升。入住老人、家属、居民满意度98%以上。

  “现在一床难求。”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永红说,下一步将持续探索创新,在智慧化、全体系医养服务上加大力度,全力做好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省在医养结合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19所,其中“两证”齐全的110所,包括医办养61所、养办医49所;另有4所嵌入式机构和5所养老服务在备案机构。

  “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是工作目标,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医院’‘双向转诊、双向转养’多层次联动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工作方向。”省卫健委老龄工作处四级调研员刘宇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编办、民政、医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增加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加强医养机构内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疗和康复水平,提高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在线健康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打造更高质量的健康养老保障体系。(周慧芳 王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