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汾阳唯一的国有综合型博物馆。现馆藏瓷器、木器、石刻、纸质文物等4000余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10件套。我馆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对当地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展示陈列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1997年我馆迁入汾阳关帝庙院内,总占地面积6000平米,庙内殿宇始建于唐,明嘉靖至正德年间重修,建筑形制及工艺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此外,殿内保存有珍贵的附属文物,殿宇上的琉璃构件数量多而且工艺精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9年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满足当地文化传播的需要,庙内前殿、献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曾作展厅使用,1998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先后推出汾阳王郭子仪纪念堂陈列、明代数学家王文素生平及学术成就展览、夏汾高速公路出土文物展览、馆藏文物精品展览、馆藏书画展览、汾阳撤县设市书画展览、周恩来生平展览、香港历史展览、迎春灯迷会展等专题展览,陈列展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社会影响较大。

20214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将汾阳市博物馆与杏花村酒文旅规划中的白酒祖庭博物馆合馆建设。项目选址于杏花村遗址公园,新馆占地26亩,建筑面积14777平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1.76亿元。新馆于2021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9月交付使用。建设项目同步配套建设公共设施、道路、给排水、配电及动力照明、供暖通风、消防、安全防控、通讯与计算机、防雷接地以及景观绿化等工程。新馆建成后,拟设立基本陈列、酒文化、红色革命、金石碑刻等多个展区,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汾阳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新馆建设完成后,汾阳市博物馆将立即启动搬迁工作。汾阳市博物馆迁入新馆既是文化传承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新起点,更是守护文化根脉、激活产业动能的关键举措。我馆将以“守正创新”为原则,打造一座“有酒香、有故事、有未来”的现代化博物馆,为汾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