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选派2.2万余名驻村干部推进乡村振兴
7066支工作队、22338名驻村干部,7144名第一书记……这是目前山西全省选派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的基本情况。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更是目前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这七千余支工作队、两万余名驻村干部,他们的职责任务是什么?他们的构成和范围有什么特点?如何支持激励他们“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8月17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我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选派范围,主要面向“六类对象”因村制宜选派。第一类是向脱贫户20户以上的脱贫村选派,一村一队、一队三人,全省共向5588个村选派了工作队,脱贫户20户以下脱贫村,由临近村工作队兼顾;第二类是向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一点一队、一队三人,全省共向725个安置点选派了工作队;第三类是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脱贫村,整建制选派党组织领导班子,每村三人;第四类是向乡村振兴示范村及其他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第五类是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乡镇选派工作队,全省共向437个乡镇选派了工作队;第六类是其他类型村,由各地根据实际选派。目前,全省共选派7066支工作队、22338名驻村干部,其中第一书记7144名。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职责任务,主要是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强村级班子,增强政治功能。重点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管理制度,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育村级后备力量。二是巩固拓展成果,推动强村富民。重点是做好“三保障”问题常态化动态排查整改、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做好脱贫人口技能培训、稳定就业等工作。三是提升治理水平,培育文明新风。重点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四是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幸福指数。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据悉,多年来我省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办法,主要通过机构专管、双重管理、暗访督导等方式督导其工作,并对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从严考核。省级对11个市、202个省直帮扶单位、36名驻县大队长进行年度考核,市县分级对其所派出单位考核,对驻村干部属地考核。(侯津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