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教字〔2022〕70号


各中心学校、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局直小学、民办中小学:

为指导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落实好国家有关教育“减负提质”的新精神,构建出台能切实减轻我市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新体系,从而促进我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汾阳市教科局委托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制定“关于构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改革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行动方案》和《吕梁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减负新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改革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双减”,尤其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切入口,通过学校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撬动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家校协同方式转变,形成减负提质的“组合拳”;强化质量意识,鼓励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努力工作,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坚决消除强化应试、超前超标教学等不合理的负担;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彻底扭转重智轻德、重智轻体、重智轻美、重智轻劳的现象。通过改革形成“轻负担、高质量”的新路径,实现“减量不降标,减时不降效,减负不降质”的减负效果。

(二)阶段目标。从2022年3月起,按照“市级统筹、学校实施、教师为主、家长配合”的思路,在全市所有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时启动实施本工程。通过三年探索,到2025年,构建完善的市域内中小学生减负新体系,并与之配套形成“学前教育玩中学、小学教育轻松学、初中教育全面学”的学习方式新局面,为到2035年高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水平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改革任务

(一)健全协同减负机制。明确家长委员会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减负的职责任务,构建全方位协同减负机制,搭建家校沟通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校内、校外、校际多边互动,共同落实好“年初通目标、定期通思想、过程通方法、经常通信息”的“四通”目标,通力破解“学校减负家庭増、教师减负家长増、校内减负校外増”问题,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减负改革,促进素质教育不断迈上新水平。

(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法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权、教学改革研究权、学生学业评定权以及教育惩戒权充分地还给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通过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利用好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图书馆等向学生开放。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三)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健全作业管理体制,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学校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推进作业改革,规范作业行为,强化作业监管,并在校内公示具体规则要求,做好校内外舆论宣传引导;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与定期质量评价制度,学期初对学生作业做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的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严格按照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基础性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假期也要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加强作业检查,对超标超进度的作业要进行及时纠偏;指导教师作业设计,教师要自觉承担作业设计的主体责任,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依据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学习规律等,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及研判作用。改变传统作业以巩固为主的单一功能,在优化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的前置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四)发挥研训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学校师生围绕“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与作业设计与管理”进行主题研训活动,及时发现学校师生优秀案例,及时推广典型经验。探索制订学科作业设计的指导目录和相关手册,汇编优秀案例及课例供教师参考。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各学科教师在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落实学、教、评一体化发展,为提高义务段教学质量奠定师资力量。

(五)做实课后服务项目。学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营造家庭学习环境。征得家长同意,对在学校完成课后服务项目的学生实行“课后作业+特色活动”的方式进行,各校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全面育人思想体系的活动项目,并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反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改变过去单独以学科成绩为主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建立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学习成绩为主的学业发展评价体系和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七)推进综合治理。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推进综合治理。要全面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对虚假宣传广告、超标超纲培训等行为予以规范。要全面规范竞赛及其他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等竞赛活动,也不得擅自以“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借口,给学生及其家长增加负担。要全面规范小饭桌服务行为,严禁借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鼓励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和课后服务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减负实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减负工作,建立由校长负责和研训等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监督学生减负工作。学校负责学生减负工作的方案制定和落实;研训人员负责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指导、作业指导指南制定;政教负责家校协同减负工作的指导,进行以减负提质为主要内容的家长教育活动;教学副校长负责学生减负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履其责,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教学管理。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夯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环节。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通过课堂观摩、教材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学科沙龙等形式,强化教师教学基本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的先进经验。组织开展对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以及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的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典型,推广经验,放大改革效应。坚持“一科一辅”和学生自愿购买原则,严格教辅资料征订。

(三)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各学校要推进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国家教育云等网络资源,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要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强化督导评估考核。建立考核机制,教研中心将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工作纳入学校学年度考核体系,各学校要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纳入教师学年度考核体系。对学校落实减负目标、学生作业、课后辅导、教辅资料征订等方面工作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对开展工作不力或推诿应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本意见自2022年3月1日起试行,在试行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完善。

附件:1.汾阳市教育科技局关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建议

2.汾阳市教育科技局关于做好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        

3.汾阳市教育科技局关于小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办法


汾阳市教育科技局

2022年2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汾阳市教育科技局

关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建议

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提出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建议。

一、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阵地。要树立“课程法定”的意识,强化常规教学中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几个环节的规范,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科素养发展、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传统手段和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的关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理念。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三、丰富组织形式。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已有知识、地域文化、各类作业等都是教学的有效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使用“资源+小组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评、指导”形式,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等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发现与展示成功的舞台。

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发学生互相提问、倾听、表达、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启发激励的生动局面,努力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常态化。

五、重视课堂展示。学生个体或小组展示交流,是经验分享和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小组内学生的分工,小组学习和课堂活动中及时分享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六、坚持问题导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不断探究学科学习的本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七、倡导深度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前置作业交流、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中,及时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维向深层次发展,获得学科丰富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附件2

汾阳市教育科技局

关于做好学生作业管理的实施建议

为切实落实国家省地市有关作业减负的精神,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服务学生素养发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作业管理。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做到学校、学科组、年级组统筹安排,学校每学期要制订基础性作业总体计划,合理调控作业结构,难度不能超过各学科课标要求;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学科组集体备课研究确定作业的内容、数量、形式和预计完成时间,上报各年级组,由年级组上报学校,由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控制作业的相关规定审核后,在“教师先做”的基础上,再由学科教师布置。提倡学校和教师自编作业;学校要坚持校内公示制度与日常教师作业减负落实情况的质量监督。教研中心将学校作业管理质量纳入对学校的教学业务考核评价体系。

二、作业功能。改变传统作业以巩固为主的单一功能,切实发挥作业育人、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基本功能。增加拓展型、探究型、实践型为主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作业容量。书面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3-6年级书面作业平均每日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每日不超90分钟;非书面作业:加大对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实践性作业布置,具体时长内容要依据学校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四、作业设计。坚持“学教评一致性”原则,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整体设计和备课环节,要依据课程标准,以促进学习为导向,把握目标定位、学习进度、学习难度、学习容量、学习时长、客服作业设计随意性和孤立性;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设计多样性、综合性、跨学科的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弹性作业。将班级学生按照1:3:1的比例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和要求的弹性作业,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但不作硬性要求。

五、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要求,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非毕业年级要解决好考试科目作业量过大的倾向,减少机械训练的纸笔作业,重视以审美、锻炼、操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作业内容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学生实际的作业内容,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体现核心素养。作业内容减少以记忆为目的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作业内容,突出必备知识掌握;突出作业情景设计,体现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树立课程思政的观念,全学段全学科作业都要充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充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强调内容融合,认真研究教材,依托学科大概念和教学单元主题和任务群,实现课内教学课后作业的融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德行养成与实践能力的统一。

六、作业类别。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基础性作业: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基础性作业数量,缩短作业时间;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将传统作业中大量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性、学科思维性的重复性作业,分类、选择、整合、改编,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充分发挥基础性作业的巩固作用。

前置性作业: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中考科目的学科要加强前置作业设置,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能前置的作业尽量前置,每学期每个学科安排至少3次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分为材料类、实践类、阅读类和思考类作业。材料类作业包括资料收集、知识梳理等;实践类作业包括观察发现、调查报告、技术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劳动实践等;阅读类作业包括人文类、科技类和学科材料类等;思考类作业包括科学思维、复习铺垫、思维拓展等。要精心设计跨学科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安排联系生活、国家大事等方面为主题的前置作业,倡导学生通过阅读、操作、观察、收集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课时教学的需求安排课前或者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学科基本思想的基础性作业。课前作业属于前置性作业形式。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前学习;还可以依据教学进程需要合理布置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同步作业、周末作业、单元作业和假期作业等不同时间段的作业。

八、作业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要认真批改作业,评语恰当,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基础性作业要全批全改,对于作业中个性问题要面批讲解,对于共性问题要及时做好反馈;对前置性作业要及时评价。评价要针对学情、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意识,并写出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让学生明确不足,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九、家庭作业。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回家后完成剩余的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但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附件3

汾阳市教育科技局

关于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办法

为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特制定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重点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劳动实践等五个维度进行考查。学业发展单独考查,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劳动实践等匹个维度纳入“综合评价”进行考查。

一、学业发展评价

1.学业发展。将小学学科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进行评价。一二年级考不作书面考试,三至六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每门考试科目都要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学科成绩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满分均为100分),按照“课堂表现(25%)+作业表现(15%)+学科成绩(60%)”的比例折算。

一二年级考查科目为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等七门学科,三至六年级考查科目为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五门学科。考查科目不得进行统一考试,可通过适当方式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确定考查结果,最终以ABC三个等级制呈现。

2.课堂表现。通过记录学生在听讲、思考、质疑、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素养。采取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和学习小组不必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可根据学生学期内课堂表现最优的一次给出结果,也可对课堂表现最优的学生发放优秀卡,以累计集优的形式开展评价。

3.作业表现。通过记录学生前置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能力。由教师根据前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可根据学生学期内前置作业中最优一次表现给出结果,也可对前置作业最优的学生发放优秀卡,以累计集优的形式开展评价。

4.学科成绩。学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其余时间不得组织学生进行考试。通过统一书面测试,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素养等。试题原则上由教研中心严格按课程标准统一命制,统一供题,试题要合理控制难度系数,杜绝偏题、难题、怪题,突出能力立意,鼓励发散思维,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学校安排期末考试,不得公布学生考试分数,严禁进行年级或班级排名。

二、综合评价

5.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包括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劳动实践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25分,满分100分。每个维度均按照“日常评价(75%)+阶段性评价(25%)的比例折算。

6.品德发展。主要评价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通过记录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修习情况、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考查其爱国爱党、明礼诚信、孝亲敬长、自尊自律等素养。

7.身心健健康。主要评价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运动技能,通过记录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修习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心理健康发展水平,考查其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素养。

8.兴趣特长。主要评价学生科技、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情趣爱好和知识技能,通过记录学生科技活动参与情况、阅读与文学创作情况、艺术课程修习情况、艺术技能掌握情况、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考查其创新精神、审美情趣、文艺素养等。

9.劳动实践。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习惯、社会实践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记录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修习情况以及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等内容,考查其生活能力、劳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素养。

10.评价方式。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四个维度细化评价内容,全面客观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综合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采用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主评、家长辅评“四结合”方式进行,为减轻评价负担,不必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时跟踪记录,可采取累计集优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评价主要考学生的标志性成果。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都要在学期末进行汇总并给出结果。

三、发展质量结果呈现

11.结果呈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由学业发展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一二年级综合评价满分各100分,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评价满分各100分。低段按照原始分98分以上为A+,93-97分为A,88-92分为A-,80-87分为B+,其余为B,将分数转化成相应的等级;中段和高段按照原始分95分以上为A+,90-94分为A,85-89分为A-,75-84分为B+,其余为B,将分数转化成相应的等级。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不得公布学生成绩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