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具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政策措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稳就业、增收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着眼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深入推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大学毕业生曾思豪已顺利入职。得益于街道人社就业服务点提供的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跟踪服务,他的简历被精准推荐给多家招聘单位。“我应聘上了综合文秘岗,和学的专业很对口。”曾思豪说。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应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就业工作体系,不断塑造就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几头赚钱,日子更甜!”在湖南省澧县如东镇长福村,村民魏传贤的柑橘园迎来丰收,卖柑橘赚了1.6万元,“如今政策好,我聘上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一年工资8000元,家里还种了6亩水稻、2亩湘莲。”他高兴地细数增收账。
提高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3元,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实际增长6.3%。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要进一步分好‘蛋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初次分配中市场化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制度保障,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职业伤害保险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北京市大兴区的外卖骑手沙先生说,半年前,他在送餐途中因交通意外受伤,通过职业伤害保险报销了7万多元费用。我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9月,参保人数达978.65万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是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必要之举。要优化制度设计,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的包容性和适用性,分层分类分步将各种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险制度。
兜底线、织密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
52岁的李新桥家住湖南省湘潭县河口镇华中村,患有三级残疾。河口镇政府组织村委会、指定监护人、村卫生室和李新桥签署了分散供养全自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四方协议,保障他的基本生活和照料服务。
加强特困人员救助、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残疾人生活补助力度、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兜牢保障底线。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01.1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634.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367万人。
改革举措更加有力——
“真没想到,我的心脏病在县里就能治。”之前,山东省庆云县崔口镇四屯村村民崔大爷,在家中突然胸痛难忍。通过村卫生室初步诊断后,他被紧急转诊至庆云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崔大爷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并快速接受了支架植入手术,目前康复良好。这得益于庆元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强基层、建机制,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等重要举措。下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说。
国家医保局已组织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批医用耗材集采,进一步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社保……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改革力度持续加大,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一老一小”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早上8点半,上班前,家住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的江女士将2岁的女儿送到社区“宝宝屋”,“离家步行只有10分钟,孩子在这里玩得很开心,我也很放心。”利用街道闲置场地提供社区托育服务,并设有家长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满足了孩子和家长的需求。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从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等方面,推动出台更多具体的支持措施。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79岁的社区居民李水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食堂。“60岁以上老人一餐10块钱,饭菜低油低盐。”他笑着说,隔壁还开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服务,“现在下楼就能做艾灸和推拿,不用专门跑医院了。”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举措相继落地。今年,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明确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2024—2027年),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和健康咨询。
“要在加大养老保障体系投入、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和照料服务体系、培训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继续发力。并充分利用我国潜在的老年消费市场,引导激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发展银发经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说。
改革的深度,民生的温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杨彦帆 申少铁 邱超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